吉林快三官方人员

新闻动态
藏泻之辨,漫说黄帝内经21 | 解码脏腑分类的思辨智慧
发布日期:2025-08-08 00:05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图片

来势汹汹的“竹节草”给酷热的伏天增添了几丝凉意,也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杂乱。虽然天气和生活一地鸡毛,但走进漫说的字里行间一切就多了些许思辨的祥和。

今天就让我们听风听雨说《内经》,先从一段《素问·五脏别论篇》的经文诵读开始今天的话绪,在“脑髓为藏”还是“肠胃为藏”的千年之辨中,触摸古人探索生命本质的思辨之光:  

黄帝问曰:余闻方士,或以脑髓为藏,或以肠胃为藏,或以为府。敢问更相反,皆自谓是,不知其道,愿闻其说。

岐伯对曰: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,此六者,地气之所生也,皆藏于阴而象于地,故藏而不泻,名曰奇恒之府。

夫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,此五者,天气之所生也,其气象天,故泻而不藏,此受五藏浊气,名曰传化之府,此不能久留,输泻者也。

魄门亦为五藏使,水谷不得久藏。所谓五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。

六府者,传化物而不藏,故实而不能满也。所以然者,水谷入口,则胃实而肠虚;食下,则肠实而胃虚。故曰实而不满,满而不实也。

上下滑动,查看并诵读《黄帝内经》原文

图片

篇名溯源:“别”字藏深意 

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之“别”,既是“区别”之别,亦是“另立”之别。

黄帝与岐伯的这场对话,正是要跳出当时“方士”对脏腑认知的混乱。或以脑髓为脏,或以肠胃为腑,众说纷纭。

岐伯以“天覆地载”的阴阳观为纲,将人体脏腑重新归类,独辟蹊径地构建了一套“奇恒之府”与“传化之府”的分类体系,为后世中医脏腑理论奠定了根基。

图片

奇恒之府:地气所生,藏而不泻  

岐伯首揭“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”为“奇恒之府”。

何为“奇恒”?“奇”者,异于寻常;“恒”者,恒定持守。此类腑的生成与功能皆源于“地气”。大地承载万物,故奇恒之府“藏于阴而象于地”,以“藏而不泻”为核心特征。

生成与特性:地气属阴,主收敛、滋养。奇恒之府虽名为“腑”,却无一般腑“传化物”的动态,反似“藏”般稳定。

如脑为“元神之府”,藏神机而主思维;

髓为“肾精所化”,填脑充骨而养脏腑;

骨为“身之干”,藏髓坚体而立支撑;

脉为“血之府”,藏血液而运行全身;

胆虽常被归为六腑,此处却因“藏精汁”(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,静藏而主决断)列为奇恒;

女子胞(子宫)则为“奇恒之府”中最富生命力的存在,藏生殖之精而主月经、孕育,与肝、肾、冲任二脉密切相关。

功能辨证:奇恒之府并非绝对“不泻”。如髓可化精上奉于脑,骨可渗髓养筋,脉中血液昼夜环流,胆汁定时排入肠道助消化,女子胞每月排经、十月怀胎而后娩出。其“藏”是相对的,以“蓄藏精气”为本,“适度疏泄”为用,暗合“阴中有阳”的阴阳动态平衡。

图片

传化之府:天气所生,泻而不藏

与奇恒之府相对,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被岐伯称为“传化之府”(注:经文未含胆,此前表述为笔误)。其生成源于“天气”。苍天布气,阳气鼓荡,故传化之府“其气象天”,以“泻而不藏”为根本法则。

生成与特性:天气属阳,主升发、运动。传化之府如同“天地间的通道”,负责接纳饮食水谷,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并排出糟粕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云“人气行于阳则寤”,传化之府的“动”正对应人体“醒时代谢”的生理节律。

功能机制:水谷入胃,则“胃实而肠虚”;食糜下传小肠,则“肠实而胃虚”;糟粕到大肠,三焦通调水道,膀胱排泄水液。整个过程如环无端,“实而不满,满而不实”。

正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所言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;大肠者,传导之官,变化出焉;小肠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”

传化之府的“泻”,是生命维持物质更新的必然;其“不藏”,则避免了浊物壅滞,正如江河奔涌而不蓄洪,方能生生不息。

图片

五脏:藏精气为本,满而不实  

经文开篇黄帝问“或以脑髓为藏,或以肠胃为藏”,岐伯的回答隐含了对“五脏”的重新定义。真正意义上的“脏”,是“藏精气而不泻”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。

“藏”的本质:五脏所藏非一般物质,而是“精气”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”,肾藏先天之精,肝藏血、脾藏营、肺藏气、心藏神,皆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。这种“藏”是主动的、选择性的。精气需经过五脏的“化生”与“调节“,方能发挥生理作用。

“满而不实”的辨证:五脏“满”,指精气充盈的状态;“不实”,指不可被浊物填塞。如脾主运化,若饮食积滞(实),则脾失健运(失藏);肺主宣肃,若痰饮停肺(实),则气机不畅(失藏)。故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强调“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”,揭示了五脏以“藏精”为核心、以“避浊”为前提的生理特性。

图片

脏腑之辨:阴阳之纲纪,临床之津梁  

岐伯对脏腑的分类,本质是对“阴阳”理论的具象化应用:

奇恒之府“地气所生”属阴,主藏;传化之府“天气所生”属阳,主泻;五脏“藏精气”属阴,六腑“传化物”属阳。这种分类不仅是对解剖结构的总结,更是对生理功能的抽象。  

魄门:五脏的“晴雨表”  

经文特别强调“魄门亦为五脏使”。“魄门即肛门,为大肠末端,与肺相表里(肺藏魄,故名)。

其启闭虽由大肠主司,却受五脏调控:心神主宰(心藏神,魄门开合需神明调控)、肝气畅达(肝主疏泄,气机不利则大便秘结)、脾气升提(脾主肌肉,脾气虚则肛门失摄)、肺气宣降(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热则便秘、肺虚则脱肛)、肾气固摄(肾主二便,肾虚则遗尿、五更泻)。

反之,魄门的异常亦可反推五脏病变。如久泻不止多责之脾肾阳虚,大便燥结常因肺胃津伤,这正是中医“司外揣内”诊断智慧的体现。

图片

从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的短短数语看中医的思辨之美,其构建了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框架。它教会我们:认识生命,既要看到“脑髓”、“肠胃”等具体器官的形态,更要透过“藏”与“泻”、“阴”与“阳”的功能差异,把握其内在规律。正如岐伯所言,“此所以然者”,所有的分类与定义,最终都是为了探寻生命的本质。

下期我们将沿着《内经》的智慧,继续探讨“天年”之秘:先天禀赋如何奠基寿命根基?五脏气血又如何在岁月中演绎“生长壮老已”的生命旋律?且待下回分解。  

屈庆

杭州市中医院

推拿科主治中医师

甘肃张掖人。小时候曾随家中长辈接触中医,度过了背歌诀、读经书的少年时代,耳濡目染了很多民间的中医故事。后在甘肃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安静地读了几年书。临证舌脉同参辨阴阳,嘟嘟厚手疗脊病。这位身在异乡年轻的爸爸,很庆幸此生能与中医结缘,把老祖宗留给中国人的福祉学习好,分享好,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。

个人寄语:

山不矜高自极天,水能为下方成海。

访道岐黄平生愿,德满乾坤济苍生。

图片

小熊

医生

图片

学医

听歌

图片

每日

一穴

请领走,你的第一份中医表情包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